铁力市:金字招牌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
近年来,铁力市围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总体目标,强规划、落责任、促提升,不断擦亮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“金字招牌”。
一是突出“三个引领”,全面做实顶层设计。坚持规划引领“定调子”。因地制宜制定《2022年美丽宜居村庄(林场)建设工作方案》《铁力市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方案》,按照“以点穿线、环线提升”的思路,以公路沿线、人口较多、特色鲜明村屯为重点,明确了北线、南线两条美丽宜居村庄闭环线,全力打造2个美丽宜居村庄示范乡镇、12个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村、120个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庭院,实现分批推进、成片建设。坚持组织引领“搭班子”。高标准组建工作领导小组,建立“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,分管处级领导具体抓,乡镇、村屯一起抓”的工作机制,进行一周一调度,半月一排名,一月一通报,公开亮晒“成绩单”,形成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。坚持民意引领“出点子”。主动调整乡村建设策略,一改以前的“政府建设、村民享有”方式,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征求群众意见,回应村民诉求,尊重乡情民俗和生活习惯,真正让农民成为乡村建设的参与者。
二是实施“六大行动”,全面落实重点任务。聚焦短板,实施乡村基础提升行动。坚持“找差距、补短板、促提升”,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。今年,计划投资5030万元,实施省级美丽宜居村庄候选村和美丽宜居村庄补短板项目,对19个村屯和1个林场所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。同时,持续深化乡村绿化行动,对群众集中活动的小广场或休憩场所,以及废弃、闲置土地,见地增绿、见缝插绿,不断提升乡村颜值。聚焦难点,实施畜禽粪污治理行动。为有效破解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难题,计划投资2000万元,在7个乡镇建设41处、2.2万立方米的规模以下养殖场户粪污贮存设施。项目建成后,辖区内所有规模化以下养殖场户将实现粪污统一收集、统一处理、统一利用,切实提升乡村生态环境。聚焦民生,实施农村厕所改造行动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“小厕所、大民生”重要指示,保持力度不减、尺度不松、标准不降,全面巩固提升全省农村厕所革命先进县工作成果。累计投资6800万元,实施农村改厕11344户,农村常住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6.1%。同时,对已改造户厕进行全面排查,分类制定整改方案,不断提升建设质量,真正让“小厕所”成就“大民生”。聚焦效益,实施菜园革命增收行动。结合各村屯实际,以破解“农村零散土地和闲散劳动力”问题为突破口,充分利用农户房前屋后庭院及村屯闲置土地,在全市17个村,整村推进庭院菜园利用,并采取订单农业模式进行销售,真正让农户的“小菜园”变成乡村振兴“增收地”。聚焦产业发展,赋能乡村振兴。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,用好年丰乡、北星村、长山村等“全国、全省乡村旅游重点乡村”金字招牌,大力发展“食养游居”相融合的田园康养新业态,加速酒章文创园、萌宠部落二期等项目建设,打造一批田园景观化、村庄休闲化、乡村生态化的特色小镇、美丽乡村和田园综合体。聚焦乡村治理,夯实农村基层组织根基。推广“老曹工作室”“诉前人民调解委员会”工作经验,助力矛盾纠纷多元解决。以双丰镇前进村国家级乡村治理试点建设为依托,推进乡村治理体系网格化管理、精细化服务,并将运用清单制纳入试点建设全过程,“以点带面”提高乡村治理水平。
三是强化“三项保障”,全面夯实体制机制。强化资金保障,推动美丽乡村提档升级。探索建立多元投入保障体系,从根子上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。首先,整合资金集一块,按照“渠道多元、用途不变、集中投入”的原则,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,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2213万元;其次,申请债券借一块,申请政府一般债券资金2984万元,用于美丽宜居村庄建设;第三,财政资金配一块,保持农业农村资金投入力度只增不减,筹集本级财政资金2817万元,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发展;最后,农民出工出劳筹一块,修改完善村规民约,对于栽树、挖边沟等工作,最大限度由农民出工出劳,减少资金支出。同时,通过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,引导村集体经济适当投入,扩充资金路径。强化考核保障,推动美丽乡村再出实效。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纳入“四个体系”和乡镇年度目标考核,实行处级领导包战区、各乡镇党委书记负总责、副职包片、干部包村、村干部包组的机制,逐级签订责任状,确保工作层层有人抓、处处有人管、人人有责任。强化管护保障,推动美丽乡村长远发展。在实施美丽宜居村庄建设过程中,注重转变以往“先建后管”的思路,实行“边建边管”,制定出台了《乡村(林场)建设八个机制》,并成立了督查小组,采取“四不两直”的方式,督导检查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推进情况,确保及时发现问题,及时推动解决,真正以制度强管理、促提升。
- 网站导航
- 国家部委网站
- 省市政府网站
- 市政府部门网站
- 县(市)区政府网站
- 站点地图